英超赛程2024赛程表-彩经网走势图大全-成都蓉城与南京城市球迷冲突-凯尔特人比赛直播在线|www.zhonghan8.com

首 頁 公司介紹 主營業務 價格行情 最新資訊 供求信息 留言反饋 聯系我們
  主營業務
  廢電子產品回收
  廢塑料回收及處置
  黑色金屬回收
  有色金屬回收
  二手調劑設備配件
鑫本使命-變廢為寶 服務民生 造福社會
鑫本宗旨-合作共贏 和諧發展 價值再生
鑫本理念-精英團隊 現代經營
 永續成長 回報社會
鑫本精神-迎難而上 敬業務實
 誠信高效 創優創新
最新資訊

【周末推薦】彈劾慶親王
發布于:2014-10-18  閱讀次數:907次

周末看歷史


在大清特色的官場,從來就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更沒有無緣無故的八卦。在“二奶反腐”的堂皇話語背后,卻是各方爭奪大清政改發言權的宏大斗爭……


“中國最有權勢的總理,因腐敗而受到了彈劾!”


《泰晤士報》的這條電訊,迅速傳遍了全世界。


這是1907年5月8日,該報記者莫理循從北京發出的一則電訊,報道說慶親王奕劻受到彈劾,被指控收受黑龍江署理巡撫段芝貴的巨額賄賂;同時被彈劾的,還有慶親王之子、擔任農工商部部長(“尚書”)的載振,及直隸總督袁世凱、奉天巡撫唐紹儀。報道也說,岑春煊出任郵傳部尚書,并開始安置自己的人馬。


《紐約時報》在轉發該文時,用了大字標題《慶親王被彈劾》。


國際媒體的報道,都只提到了金錢腐敗,卻忽略了彈劾案中更為狗血的情節——“性賄賂”。


賄賂品


涉嫌收受“性賄賂”的,是慶親王之子、時年31歲的貝子、御前大臣、農工商部尚書載振。他被指控接受了他人贈送的歌妓,納為二奶。

 

這起“二奶”反腐案,在5月7日(陰歷三月廿五)才遞交彈劾狀,《泰晤士報》卻在次日就發出了電訊,消息十分靈通。


發動彈劾的,是48歲的紀檢干部(御史)趙啟霖。在這份題為《劾署撫段芝貴及慶親王父子折》中,趙御史寫道:


“上年,貝子載振往東三省,道過天津,段芝貴以一萬二千金于天津大觀園戲館買歌妓楊翠喜獻之載振;復從天津商會王竹林借十萬金,以為慶親王奕劻壽禮。奕劻、載振等因為之蒙蔽朝廷,遂得署理黑龍江巡撫……”


彈劾的焦點是兩條:一、載振接受性賄賂;二、奕劻接受巨額金錢賄賂。


奕劻時年69歲,爵位已經是最高等級的親王,職務則兼軍機大臣、外務部總理大臣、財政處總理大臣、練兵處總理大臣于一身,權勢之大,獨步朝廷。敢于彈劾他,等于虎口拔牙,本身就是新聞。


而國人最為關切的,不只是權貴被彈劾,而是“二奶”反腐中的關鍵“道具”、天津名妓楊翠喜。權貴加上八卦,這樣的狗血劇,才是輿論的最愛。


楊小姐此時為津門明星,月收入800銀元,據此推算,年入9600銀元,折合人民幣約134.4萬元,與如今三四線的小明星相仿。而彼時,一品大員的年俸比楊小姐差了37倍,要加上“養廉銀”才相匹配。而楊小姐也并非僅僅拿“包銀”這點死工資,還有尋芳客的其他饋贈,比如首飾之類的奢侈品及高檔用品,單這項應該并不亞于官員的“養廉銀”。算下來,官員們要想與名妓一樣有尊嚴,只有弄權創收才能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


楊小姐與載振部長的愛情故事,據說相識之初還是十分偶然的,卻因載振一見鐘情,而平生是非。


據《異辭錄》記載,此前(1906年)載振陪同徐世昌出差到東北,返回時在天津拜會直隸總督袁世凱,盤桓數日。某次酒席上,作為主人的道員段芝貴,安排了楊翠喜的歌舞表演,也就是在這場演出中,載振對楊小姐一見傾心。


據說,楊小姐的姿色、演技似乎都很平常,只是身材很好,但卻很對載振口味。不過自始至終,楊小姐似乎并未與載振有過什么深層次交往。


趙啟霖的一篇彈劾,讓楊翠喜聲明大噪。于是,一個三四線的小明星,機緣巧合,“被”做了一次“性賄賂”的主角。這等于讓她參與了一次全國范圍內的公關推廣,而且受眾群正是其目標客戶群,不知其出場費因此能上調多少?


送禮人


楊小姐月入800銀元,身價并不低。倘或段芝貴真要將其作為禮品送于載振,“從良”的“買斷”價自然不菲。如果溢價10倍,則需6.7萬兩(約合人民幣1134萬元),20倍就需13.4萬兩(人民幣2268萬元)。

 

果真要下如此血本,段芝貴又圖什么呢?


時年38歲的段芝貴,雖然在日本學習軍事的時間并不長,但好歹也算海歸。他并非袁世凱的子弟兵,卻最終能獲得袁世凱的青睞,據說是他在發掘和滿足領導的各種隱秘需求方面,有獨到的功夫。《清稗類鈔》記載:


“袁世凱有妾與其仆通,事覺自殺,仆竊藏而逃,久之不獲。巡捕段芝貴為懸賞,募得之以獻。世凱大喜,贊其才,令捐道員,密疏保薦甚力!


這段記載如屬實,段芝貴的發跡就在于幫助領導洗去綠帽子,換來了自己的紅櫻子。被彈劾這年,段芝貴還只是一個捐班道員,最多無非正四品,廳局級干部。這說明,段芝貴進入袁世凱的內圈,時間并不長。而袁推薦他出任黑龍江省長(“巡撫”)一職,至少是從二品的省部級高干,雖然是先代理,那也是真正的封疆大吏,這是超常規的越級提拔,這至少說明,袁世凱對其相當信任和倚重。


段芝貴能得到袁世凱如此提攜,究竟是工作能力、還是拍馬能力?說實話,根據現有的史料,根本難以判斷,而可以確定的只是兩點:一、袁世凱終其一生,用人還是以能力為主,這才將北洋系打造成了中國政壇中實力和勢力最大的一支力量;二、在建立東三省這樣的國家重大戰略上,袁世凱或許可以如李鴻章那樣不太在意干部的“廉”,但一定不可能不在意干部的“能”。


東三省改行“行省制度”,是當時壓倒一切的國家戰略部署。


日本在甲午戰爭后侵占朝鮮,在其鼓勵下,朝鮮當局不斷滲透中國東北,公然在僑居中國的朝鮮墾民中推動分離運動,甚至組織軍隊向中國守軍發起武裝攻擊。日俄戰爭后,日本獨霸東北,這種滲透進一步加劇,東北的分離風險與日俱增,也成為列強博弈的焦點。1906年,朝鮮正式請求日本代為辦理對華交涉后,日本立即以“憲兵”的名義向中朝交界處中方一側的間島地區派遣軍隊,在延吉地區公然張貼文告,宣稱延邊為朝鮮領土。(參閱雪珥著作《國運1909》)


為了應對東北地區日益復雜的國際局勢,清帝國決心在東三省改行“行省制度”,設立東三省總督,及奉天、吉林、黑龍江三個巡撫職位,并從山東等地鼓勵農民移居東北,嫌棄了“屯墾實邊”的高潮,也就是民間所謂的“闖關東”。


1907年4月20日(農歷三月初八),東三省官制發表,總督為徐世昌,奉天巡撫為唐紹儀,署(代理)吉林巡撫為朱家寶,署(代理)黑龍江巡撫為段芝貴,清一色的北洋班底。


以公而言,在清帝國的政府分工中,朝鮮事務一直都是北洋大臣的工作重點。李鴻章出任北洋大臣的近25年間,一直主導著中國的朝鮮政策。而袁世凱接任之后,這樣的分工并沒有改變。多年專司,北洋系的朝鮮事務人才自然最為集中,由北洋出掌東三省,順理成章。


以私而言,整個清帝國能夠通曉朝鮮事務、有著豐富對日斗爭經驗的,無人能及袁世凱。從23歲(1882年)出道以來,袁世凱在朝鮮足足奮斗了12年,與日、俄、英、美、德等周旋,直到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其與主要對手日本的抗爭,勝多敗少,因此成為日本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建設東三省,首要任務就是應對日本入侵,身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凱,無疑是最好的統帥人才,其在東三省的干部任命上,自然也有相當大的話語權。何況,其與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慶親王奕劻,關系極為密切,并與載振兄弟相稱。


至于段芝貴想當黑龍江省長,根本無需向奕劻、載振行賄。


這個職位的人選,中央絕對不可能繞過袁,而袁也必然在北洋內部物色。段芝貴如果轉彎抹角地勾連載振,不僅繞的圈子太遠,而且等于是拿載振壓袁世凱,也得罪了北洋的其他夠資格的同僚,這是官場上的大忌,段芝貴應不至于愚蠢至此,袁世凱更不可能愚蠢到令其得逞。


而在北洋內部,袁若要賣官,段芝貴既非最早的嫡系,也絕非最有錢的財主,毫無競爭力。而為了維持北洋內部的戰斗力和凝聚力,袁只能采用一種辦法,那就是量才錄用。


袁敢于破格推薦段芝貴,最為合理的解釋,應該不是段芝貴靠“性賄賂”上位,而是其某項才干至少在袁世凱那里得到了認可,袁認為其足以勝任艱巨復雜的黑龍江省長。


搶位子


這起“二奶”反腐案,看似御史趙啟霖一人發起了彈劾,其實幕后有極深的背景。

 

當時,3個最為著名的御史,結成了一個同盟,因其名字中都有霖或麟,時人號稱“三菱公司”。《國聞備乘》記載:“湘潭趙啟霖、莆田江春霖、全州趙炳麟,同時為諫官,甚相得,號稱敢言。京師人爭目矚之,因假上海洋商標記,共呼三御史為‘三菱公司’!


這些御史們,統歸于“清流”,而“清流”的領軍人物,是57歲的軍機大臣、政務大臣、協辦大學士瞿鴻禨。瞿鴻禨的實際權力,僅次于慶親王奕劻,兩人明槍暗箭,爭斗得相當激烈。而時年46歲的兩廣總督岑春煊,是瞿鴻禨的槍桿子,與慶親王的槍桿子袁世凱旗鼓相當。


當時的朝中,除了這兩股所謂的“清流”“濁流”激蕩得比較洶涌之外,還有一股以高干子弟們為主的親貴派,及以老干部們為主的騎墻派。


此時的清帝國,已經下定決心實行政治體制改革,推行君主立憲。而誰能掌握這場政改的主導權,成為權爭的焦點。


作為李鴻章的衣缽傳人,袁世凱以改革實踐派著稱,多年來他也積極推動政改,甚至說:“官可不做, 憲法不能不立”,“有敢阻立憲聲,即是吳樾!吳樾者,即汽車中放炸藥刺端午橋(端方)之人,即是革命黨!”(吳樾事跡,參閱2012年5月7日本報雪珥專欄《被狙擊的政改》)


而岑春煊也沒有閑著,既然務實比不過袁世凱,就從務虛開始,從廣州直接插手上海,成立了國內第一個立憲社團“預備立憲公會”, 由其心腹鄭孝胥出任會長,張謇、湯壽潛出任副會長,搜羅江蘇、浙江、福建的官紳270余人,定時集會,頗具政黨的雛形。


爭奪改革主導權,關鍵還是在于爭奪行政資源。作為政改第一步的中央國家機關人事制度改革,就成了各方交鋒的焦點。


在這場交鋒中,奕劻、袁世凱的北洋派,扮演了改革派,呼吁要效仿列強,建立“責任內閣制”,以內閣取代軍機處(有關軍機處的設立,請參閱本報2012年10月29日《軍機處破解集權命題》)。除了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外,袁世凱其實也有不可對人言的小九九:他并非軍機大臣,對中樞的影響有限,而推行責任內閣,與他交好的慶親王奕劻必能出任總理大臣,則其政治空間將大大擴展。


而瞿鴻禨則因現實處境的關系,只好扮演保守派的角色,堅決捍衛舊有的軍機處制度。他對袁世凱的勢力日益侵入中樞深為不滿,試圖通過鞏固軍機處,解決“朝有大政,每由軍機處問諸北洋”(張一麟《心太平室集》)的局面。岑春煊則派遣親信同鄉于式枚,攜帶專門的密電碼進京,建立了瞿、岑之間跨越京穗的熱線,互相呼應。


雙方角力的結果,瞿鴻禨大勝。袁世凱提出的責任內閣制被最高核心否決,軍機處繼續保留,但除了奕劻、瞿鴻禨兩人外,其余軍機大臣,如吏部尚書鹿傳霖、陸軍部尚書鐵良、民政部尚書徐世昌、學部尚書榮慶等4人,均調離中樞,另補入大學士世續、廣西巡撫林紹年。世續是滿人,與慶親王交好,而林則是瞿鴻禨所推薦。袁世凱還被迫向新設的陸軍部,交出了第一、三、五、六4個師(“鎮”)的兵權,僅僅保留了第二、四兩鎮。


剛從英國公使任上回國的汪大燮,在寫給汪康年的信中評價說:“至去年(1906)改官制,袁實欲與瞿同為副總理。其不成者,實瞿相手腕,故袁怨之深。又因陸軍部已立,而撤北洋兩鎮以歸部,遂為不解之仇!


第二回合爭奪,在于地方督撫的布局。這一回合,北洋派收獲頗豐:兩廣總督岑春煊調任云貴總督,由袁世凱的親家周馥接任,同時,在新設立的東三省里,北洋派也取得了完勝,囊括了總督、巡撫的所有職位。


岑春煊接到調任云貴的電令,走到上海,稱病不行,中樞無奈,只好改任其出任四川總督。這回,岑春煊倒是動身了,但從水路到達漢口后,就報告中央,希望能“順道”覲見太后,而且不等回復,就登上了京漢鐵路專車直接北上。


到車站迎接岑春煊的,就是瞿鴻禨的小同鄉、御史趙啟霖。


“官屠”炸彈


從后來的形勢發展看,瞿鴻禨、岑春煊等做了兩手準備:一手是通過岑春煊與太后的特殊關系,進京覲見時給奕劻下眼藥;二是趙啟霖等聯絡御史,從公開渠道發難。

 

1907年5月2日凌晨,剛剛入京的岑春煊,得到了太后的單獨接見。


第二天,中央修改任命,岑春煊不再需要到四川上任,而改任郵傳部尚書。


郵傳部掌控鐵路、航運、郵政、電報,都是大清國最重要的支柱產業。對于岑春煊的新任命,國際輿論相當狐疑!短┪钍繄蟆酚浾吣硌5月14日寫給總部的信中說:


“最近,在同一天里公布了兩個任命,這個帝國的最開明的官員之一被任命為四川總督(趙爾巽),另一個是代表反動官員的人——雖然我還找不出證明來支持這一看法——被任命為郵傳部大臣(岑春煊)!


岑春煊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趕走奕劻的親信、郵傳部副部長(“侍郎”)朱寶奎。


連著4天,岑春煊每天都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單獨接見,并進行長時間對話。而在對話中,岑春煊甚至尖銳抨擊政治腐敗和假改革,當然,矛頭所指,正是長期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奕劻。


岑春煊抨擊“假改革”的言論,雖然幕后有其所夾帶的私貨,但就其言論本身,卻的確切中時弊。


岑春煊的開炮,給北京的政局帶來了不小的震動。李鴻章的侄女婿、時年33歲的小官員孫寶瑄在日記中記述:


“岑帥之突至,以霹靂手段為政府當頭棒喝,豈不使人可愛,豈不使人可敬?岑尚書乃一活炸彈也,無端天外飛來,遂使政界為之變動,百僚為之蕩恐,過吳樾懷中所藏者遠矣!”


晚清官場,岑春煊因為政崇尚嚴猛,經常參劾官員,而號稱“官屠”,與“錢屠”張之洞(指張花錢如流水)、“民屠”袁世凱(指袁鎮壓民亂手段剛烈)并列天下“三屠”。


就在“官屠”岑春煊引爆了他的“反腐炸彈”后,“三菱公司”的御史們也發起了第一輪彈劾。


翻案


趙啟霖的彈劾一上,中央核心即刻下令:“有無其事。均應徹查。著派醇親王載灃、大學士孫家鼐確切查明。務期水落石出。據實覆奏。”

 

載振幾乎是立即遞交了辭呈,但被中央拒絕。


但是,同一天中央卻宣布:“段芝貴著撤去布政使銜,毋庸署理黑龍江巡撫。”政治平衡術中,官小的總是被當作砝碼使用。


載灃和孫家鼐趕到了天津,卻發現楊翠喜并不是載振的二奶,而是被天津鹽商王益孫買下,作為外房,并立有“字據”為證,“性賄賂”案子虛烏有;而天津商會總理王竹林也宣稱,自己根本不可能籌措10萬兩巨款,給段芝貴去送禮。


王益孫在天津的報刊上,公開刊登了相關聲明,為自己的小妾楊翠喜正名,反擊“謠傳”。而專案組則帶回了楊翠喜的證詞:


“具呈人楊翠喜,為據實陳明事:竊身向在天仙茶園唱戲,于光緒三十三年二月初間,有王五爺(王益孫)向身母說,允以三千五百元價買,充當使女之用。竊身遂于初三日在天仙茶園停演,于初四日回東安縣。初十日返津,在王五爺日本租界樓房暫住。于三月十八日歸王五爺住宅服役。所具是實,并無蒙混情弊。為此,叩乞欽差大人查核施行!


如此天翻地覆,頗具戲劇性。


查無實據,中央便在5月16日下詔,痛斥趙啟霖:“該御史于親貴重臣名節所關,并不詳加察訪,輒以毫無根據之詞率行入奏,任意污蔑,實屬咎有應得。趙啟霖著即行革職,以示懲儆!


有趣的是,表面上已被洗刷了嫌疑的載振,在次日(5月17日)再度請辭。


載振的這次辭職,馬上得到批準。上諭對其褒獎有加:


“載振自在內廷當差以來。素稱謹慎。朝廷以其才識穩練,特簡為商部尚書,并補授御前大臣。茲據奏陳請開去差缺,情辭懇摯,出于至誠。并據慶親王奕劻面奏、再三吁懇,具見謙恭抑畏之忱,不得不勉如所請。載振著準其開去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農工商部尚書等缺,及一切差使,以示曲體。現在時事多艱,載振年富力強,正當力圖報效,仍應隨時留心政治,以資驅策,有厚望焉!


這其間,據《異辭錄》載,似乎新入軍機的世續起了不少作用。此人時年52歲,“在滿人中素著忠悃”,與慶親王關系不錯。他擔心,如果重用岑春煊,則“徒苦老慶,于滿人無利”,顯然,這是頗講政治的顧慮。當慈禧前往頤和園,在萬壽寺稍憩時,召世續單獨見面,世續巧妙地透露說,岑春煊其實與慶親王有私怨。這點提醒了慈禧,她因此對岑春煊開始疑慮。


主管查案的載灃、孫家鼐兩人,載灃時年才24歲,并無什么經驗閱歷,世續勸他少蹚渾水,一切聽孫家鼐的。


孫家鼐此時卻已80歲,“年事老矣,畢世在京,久直毓慶宮,于宮庭知之頗悉”,深知江湖風險。孫家鼐認為此案即便坐實了,對慶親王和袁世凱也無大礙,反而會給眾人種禍。后世因此懷疑,該案并非查無實據,而是孫家鼐“難得糊涂”了一把,沒有認真查。


孫家鼐的考慮,的確是講政治、講大局的。慶親王畢竟是“與國同休”的親貴,連他的貪腐都要查,這個政權就連“自己人”都沒有了。慈禧太后并非不知道慶親王的貪腐,王府每年的開支超30多萬兩(約合人民幣6000萬元),與慶親王的正常收入明顯不符,至少可以問個“巨額財產來路不明”的罪名。


時人說他家是“細大不捐,門庭如市”“異常揮霍尚能積蓄巨款”,連《泰晤士報》《紐約時報》等,也提到他家就是中國官場“集市”(market),連門房都設了“收費站”。據說,在該案中,慈禧太后曾當面責問慶親王:“汝為財耳,國亡,財于何有!” 《異辭錄》因此感慨,太后的話真是王道之言,“惜未能發其聾而振其聵,悲夫!”


兩派相爭的第一輪結果,載振和趙啟霖都丟了官。載振烏紗帽的含金量大大超過趙啟霖,只是下臺方式體面一些,相比之下,清流派還是贏面更大。


御史們并不想見好就收。“三菱公司”第二“菱”趙炳麟出場,在5月19日上疏,認為:“處此時勢,大小臣工皆應勸善規過,共濟時艱,倘敢言之諫臣嚴加屏斥,臣恐言路閉塞,人心解散,天下事有不忍言者矣!


對于段芝貴之案,他說了大實話:“臣早欲具折糾參之,則無真實之憑據;不參,又不能上對君父,下對天下士民,日夜焦思以至于病。及見趙啟霖糾參,益欽皇太后、皇上之清明,深自愧多所顧忌,不如趙啟霖之不顧處分。今則如臣之多所顧忌者,獨留于朝;如趙啟霖之不顧處分者,罷職而去,謂立言官之謂何?將何以作其氣耶?他日,倘有權奸干國,賄賂公行者,誰復為之直言極諫耶?”


他還以辭職相逼:“倘以臣言為朋比,則臣實無面目以立于朝,亦將還冠帶于陛下,辭我皇太后、皇上而歸田里矣。”


4天后(5月23日),“三菱公司”第三“菱”江春霖出擊,認為載灃、孫家鼐的調查報告有不少疑點,要求重新調查。


他把矛頭指向了鹽商王益孫,這回用的是官吏不得迎娶演藝界女伶的法律。王益孫畢竟不僅是商人,還是兵部的候補郎中,當然也算領導干部,迎娶歌妓的行為違法。


反擊


一直處于守勢的北洋派,終于完成力量集結,開始反擊。

 

5月27日,慈禧單獨召見奕劻。奕劻指出,兩廣軍情緊急,非岑春煊出面不可,提議岑春煊回任兩廣,慈禧同意。其實,慈禧此時也有點厭倦岑春煊,試圖以此平衡兩派之爭。


岑春煊雖不愿意,但朝命頻催,竟是不容他在京城多呆,他只好南下,在上海繼續稱病觀望。


隨后,在袁世凱支持下,御史惲毓鼎向瞿鴻禨發難,公開彈劾其暗通報館、授意言官、陰結外援、分布黨羽。身為堂堂軍機大臣,瞿鴻禨竟于當日被逐出軍機,勒令退休。


慈禧太后如此雷霆一擊,是因為她確信了瞿鴻禨的確在幕后有所串聯。


報道“二奶”反腐案 “搏擊最力”的媒體,當屬《京報》。該報創刊于當年的3月28日,其主編汪康年當年在浙江鄉試錄取時,正是瞿鴻禨當的考官,因此有師生之誼,關系一直十分密切。


此次權爭中,汪康年利用其媒體平臺,大肆炒作“二奶”反腐案,一時洛陽紙貴。不過,這也直接導致了報社在8月份被查封取締。


瞿鴻禨的失算,恰恰是其肆無忌憚地運用媒體作為投槍和匕首。媒體的集體狂歡,看似在呼應他,卻實際上激起了高層的反感和警覺,反而幫了他的倒忙。


如有革命黨背景的《神州日報》,也于該年4月2日在上海剛剛創刊,于右任擔任社長(“經理”),楊毓麟任總主筆。楊毓麟從5月18日至24日連續發表評論,狂轟濫炸:


“楊翠喜,以一女優而為釀成政界恐慌……”


他認為:


當朝權貴“納賄之術,為途亦多……乃至買妾置媵,可以易官,借床笫之歡娛,承貴人之顏色。封疆之寄,賤于俳優;節鉞之榮,售于奩鏡!


顯然,這樣的言論,當局自然是聞之逆耳的。


在御史們的集體壓力下,北洋派對趙啟霖放了一馬,中央于7月16日發布上諭:“已革御史趙啟霖,著加恩開復革職處分。”而對岑春煊,則窮追猛打。


岑春煊為了積累爭奪政改主導權的實力,此時與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有相當密切的聯絡,梁啟超甚至專程回國面談。而袁世凱釜底抽薪的高招,就是偽造了岑春煊與康、梁等人的合影。這張假照片,加上諸多的真情報,導致了慈禧太后痛下決心,罷免岑的職務。8月12日,中央諭令開缺岑春煊,一個封疆大吏,就這樣在政爭中被淘汰出局,這是其在發動“二奶”反腐時,絕對沒有想到的結局。


史稱“丁未政潮”的這場風波,轟轟烈烈了幾個月,隨即偃旗息鼓。但是,一個極其強烈的信號卻傳遞出來了:


大清國的腐敗,已經與改革血脈相連,并且隨著改革的深入而深入。即便是作為改革攻堅戰的政改,也被當作了黨同伐異的機會,無論哪一派莫不如此。這正是大清國改革的最尷尬、最吊詭、也是最致命的地方。


多年后,著名作家張伯駒(其父張鎮芳,為袁世凱的表弟,與段芝貴相熟)寫下如此詩章:


買贈佳人金屋嬌,
封疆摧任氣何豪。
啟霖多事煞風景,
卻上彈章拆鳳巢。


其實,在類似的折騰中,被拆的何止是藏嬌的鳳巢,而是帝國的大廈……(中國經營報)


【關閉窗口】
合作伙伴 | 使用條款 | 隱私條款。網站地圖。
Copyright 2014 www.zhonghan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①:常熟市支塘鎮長橋村  聯系電話:0512-52075227 13701571211查
地址②:常熟市練塘翁家莊  聯系電話:0512-52413186 13773022018周
蘇ICP備14038966號    常熟網站建設
鑫本再生資源客服QQ
-
鑫本再生資源資源QQ

咨詢中心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