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決策者主動發起的還是受到外部事件推動的,這些領域最有可能促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年的增長:
源泉一:內需煥發生機
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表示,中國朝著內需拉動型增長模式的轉變是重大變革的組成部分之一,這項變革將為發達國家帶來“不可思議的機遇”。
目前在耶魯大學杰克遜全球事務研究所擔任高級研究員的羅奇說,中國的經濟增長引擎正在換擋,從出口品生產國轉向為世界其他地區提供需求的消費國。
“2015年很可能成為中國展現其命運掌控力的一年——在精心引導的經濟增速放緩進程中,它能夠控制下行風險,不會被許多人都認為不可避免的可怕硬著陸壓垮,”他說。“內需即將以我們從未見過的方式煥發出生機!
源泉二:油價順風車
高盛前亞洲副董事長Kenneth Courtis說,油價和其他大宗商品價格暴跌讓中國成為近期全球市場震蕩中的“大贏家”,令其可以節約石油、煤炭和天然氣開支,以低價增加戰略能源儲備。
現任Starfort Holdings董事長的Courtis說,能源價格下跌將使通脹率保持在低位,生產者價格下降,為降息留出充足空間。
“即使是在對中國經濟好消息的最瘋狂夢想中,也沒有人會夢想過這樣樂觀的場景,”Courtis說。
源泉三:能源市場變革
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亞洲經濟問題的學者Derek Scissors說,油價沖擊還為能源行業的市場化變革提供了一個“完美的機遇”。他說,中國可以通過減少或消除補貼來提高能源行業的效率。
“按照傳統思維,中國需要在通過刺激支持經濟增長和通過改革提高長期效率之間作出抉擇,”Acissors說。“不過,對大型的能源進口國而言,低油價是一項天然的刺激措施。在2015年,中國將有機會削減或取消能源補貼,從而讓需求、供應和價格更接近市場水平,同時又不會增加家庭或企業的成本!
源泉四:戶籍制度改革
蘇格蘭皇家銀行駐香港首席大中華經濟學家高路易說,放開中小城市戶籍限制以及社保改革可能有助于減少家庭預防性開支,刺激消費。
當前的制度否定了許多公民享受醫療和教育等公共服務的權利。
“戶籍制度改革應會促進中國的城鎮化進程,讓許多農民工生活得更像城市居民,從而有助于實現增長模式的再平衡,”曾供職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的高路易說。
源泉五:私有化浪潮
德意志銀行認為,隨著地方政府試圖處置高速公路等資產甚至是一些國有企業,一波私有化浪潮可能即將到來。
“這應會有助于促進生產力,提升增長前景,”德意志銀行駐香港經濟學家張智威和Audrey Shi在12月份的研究報告中表示。
根據國家工商總局的數據,在政府簡化了注冊流程后,中國去年3-11月新登記注冊的企業超過1000萬家。中國“新”經濟的表現已經超越了“舊”經濟,而私有化浪潮可能會進一步增強新經濟的增長勢頭,包括提高私人部門的產出。
源泉六:有利的全球背景
高盛表示,2015年,中國的市場化變革將面臨更為友好的全球環境:出口受到發達市場更廣泛經濟復蘇的提振,全球貨幣政策繼續保持寬松,大宗商品價格維持在低位。
高盛駐北京經濟學家宋宇等人在12月份的研究報告中表示,中國的利率市場化將取得更大進展,可能會取消存款利率上限。
源泉七:沒有發生的事情
經濟增速放緩給債務和勞動力市場帶來的良性結果將是中國上行潛力的關鍵。
瑞信駐香港日本以外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說,鑒于信托行業的資金流入和房地產開發商沉重的債務償付日程,發生少量違約是有可能的。
他說,但這些違約會是孤立的事件還是會在全國引發連鎖反應則是一個大大的問號,政府和央行似乎正在想方設法讓流動性在系統內流轉起來,這樣違約事件就不會掀起大的風浪。
曾任美國財政部中國事務高級協調員的David Loevinger表示,鑒于服務業的加速增長和勞動年齡人口的萎縮,中國可以在增速降低的情況下創造就業。
“沒有經濟內爆,沒有大范圍的社會動蕩,沒有銀行業危機,”現任TCW Group Inc.駐洛杉磯分析師的Loevinger說!叭藗冊浺詾,中國是不一樣的,它需要維持高單位數的增長,否則就會一團糟。這個錯誤的概念可能會在2015年壽終正寢!保˙loomberg